臺北國父紀念館介紹
國父紀念館位于臺北市信義區仁愛路四段,是為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百年誕辰而興建的,該館于1972年落成,是臺灣著名建筑設計師王大閎的作品。王大閎是二十世紀臺灣最重要的建筑師之一,他的父親是國民政府在大陸時期的外交總長。王大閎早年在瑞士接受中等教育,后到英國劍橋大學學習建筑。1941年進入美國哈佛大學,受教于現代建筑大師葛羅皮斯(Waiter Gropius),并與著名華裔建筑師貝律銘同窗。在國共內戰時,王大閎同家人來到臺灣,從此便開始了他的建筑師之路。國父紀念館便是他在臺灣設計的優秀作品之一。 國父紀念館的平面是長為100米的正方形,高度30.4米,平面分成前后兩大部分,前為中山雕像紀念堂,后為表演廳。正面入口處的屋檐向上翻起,據考察,這種奇特的屋頂造型可追溯至唐宋。王大閎在借鑒傳統建筑的同時,也賦予了不同的新意:他以簡潔有力的線條勾勒屋脊,巧妙的將屋頂形成三度曲面,從造型上看,整個建筑接近完美。他以線條取代塊面,注重柱子、門窗、屋檐的線條美感,色調樸實且耐看,具有淡薄而寧靜致遠的氣質,整個建筑散發著一種東方古典的含蓄美。
臺北國父紀念館介于忠孝東路、仁愛路、光復南路與逸仙路之間,為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百年誕辰而興建,國父紀念館于“民國”53(1964年)年籌建,落成于“民國”61年5月,原隸屬于臺北市政府,“民國”七十五年七月改隸臺灣當局“教育部”,并合并陽明山中山樓,機關名稱從國父紀念館管理處易為“國立”國父紀念館。該館高30.4公尺、每邊長100公尺、每邊由14支灰色大柱,以黃色屋頂采頂起翹角像大鵬展翼的形狀,全部面積共35000坪,為仿中國宮殿式建筑,巍峨雄偉。
臺北國父紀念館館內規劃有可容納觀眾2500多人的大會堂,總面積2844平方公尺,為島內最大型的國家級表演場地,表演廳燈光、設備一流是重要文藝活動的表演場地,演講廳常有學術性、生活性的講座;國家級的藝廊中山國家畫廊經常邀請國內外知名的藝術家在此展出;寬敞、明亮又氣派的國父史跡展東室、西室,東室以中山先生與中華民國為主題的展覽室,西室以中山先生與臺灣為主題,并介紹臺灣的歷史等等區域。
臺北國父紀念館介于忠孝東路、仁愛路、光復南路與逸仙路之間,為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百年誕辰而興建,國父紀念館于“民國”53(1964年)年籌建,落成于“民國”61年5月,原隸屬于臺北市政府,“民國”七十五年七月改隸臺灣當局“教育部”,并合并陽明山中山樓,機關名稱從國父紀念館管理處易為“國立”國父紀念館。該館高30.4公尺、每邊長100公尺、每邊由14支灰色大柱,以黃色屋頂采頂起翹角像大鵬展翼的形狀,全部面積共35000坪,為仿中國宮殿式建筑,巍峨雄偉。
臺北國父紀念館館內規劃有可容納觀眾2500多人的大會堂,總面積2844平方公尺,為島內最大型的國家級表演場地,表演廳燈光、設備一流是重要文藝活動的表演場地,演講廳常有學術性、生活性的講座;國家級的藝廊中山國家畫廊經常邀請國內外知名的藝術家在此展出;寬敞、明亮又氣派的國父史跡展東室、西室,東室以中山先生與中華民國為主題的展覽室,西室以中山先生與臺灣為主題,并介紹臺灣的歷史等等區域。
臺北國父紀念館跟團游線路
- 抱歉,沒有找到符合條件的產品。別沮喪,快去定制一個吧!...
1尾頁